比亚迪宋PLUS DM-i 电池剩25%时 快充功率能到18kw左右剩50%来快充 功率只能到8kw 预计耗时比馈电
比亚迪宋PLUS DM-i问题
电池剩25%时 快充功率能到18kw左右\n剩50%来快充 功率只能到8kw 预计耗时比馈电时都多\n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吗\n你们的也是这样吗
比亚迪宋PLUS DM-i 电池剩25%时 快充功率能到18kw左右剩50%来快充 功率只能到8kw 预计耗时比馈电车友建议:
1、可能和电池温度有关如果你说的25% 和50%不是同一次充电。另外和充电站总功率有关,当同时充的车子多了,会降功率,充电站总功率一般小于每个枪最大功率总和的。
2、一般到80%多90%的时候会降速,你这个不太清楚哦。
3、今年快充有点问题,之前一直都是90%之前功率约为18kw,除部分电桩特殊情况外。应该是后台偷偷更改了充电逻辑,我过几天保养去问问4s看看啥情况。
以上为是众多车友对《比亚迪宋plus DM-i》的建议,希望对您爱车的问题有所帮助。
本文首发:玩车迷:https://ask.wanchemi.com/更多精彩内容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第一次充电,快充充电充到98%就提示充电完成,正常吗?开始功率我记得是18kw,后面几分钟充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坐标南昌,温度3度左右。上次和这次充电使用的是快充,然后发现刚开始充电功率实18.3千瓦,没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为什么都说没充电桩的更应该买110km?虽然有快充可以在外面充电,但是充电的成本都快赶上烧油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此110速航款,我刚好提车20天,分享一下用车情况:1.此车操控性很好;2、最大的感受是快充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这款宋PLUS旗舰版有送快充充电桩和慢充充电桩吗?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行车的时候方向盘模式那里按出仪表屏的能量流,里面的发动机,电池,不显示流动呢?平板上的才能看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你们的宋有多少去换了电池?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车友们好,电池护板和挡泥板有必要装吗?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各位大佬,换电池需要多少钱
- 比亚迪宋PLUS DM-i 宋plus嗯dm—i新车买回来电池充电有什么要求吗,看网上说前三次充电要让电池电量低于15%
比亚迪宋PLUS DM-i 第一次充电,快充充电充到98%就提示充电完成,正常吗?开始功率我记得是18kw,后面几分钟充,1、充电桩设定的,一般快充一般到97%或者98%就停了。慢充则可以100%2、快充到85以后 就会涓流充电,这叫水桶效应,电池好比10个大水桶,最开始10个桶里
比亚迪宋PLUS DM-i 坐标南昌,温度3度左右。上次和这次充电使用的是快充,然后发现刚开始充电功率实18.3千瓦,没,1、正常,最后的一段电越充越慢,和手机快充一样。2、正常。3、平常快充一个小时,温度低一个半小时。4、为了保护电池,后面涓流充电。5、温度低呗,刚开始充电快因为
比亚迪宋PLUS DM-i 为什么都说没充电桩的更应该买110km?虽然有快充可以在外面充电,但是充电的成本都快赶上烧油,1、1.55的没有快充,慢充很慢而且外面慢充桩数量远小于快充的数量;2.我自己为例 ,每天上下班加起来大概在25km左右,正常开的话一天20%的电,控制在70以
比亚迪宋PLUS DM-i 此110速航款,我刚好提车20天,分享一下用车情况:1.此车操控性很好;2、最大的感受是快充,1、楼主提了欧尚Z6和s是IDD,又提了宋。2、这么快又提车啦。3、操控性很好,哈哈?
比亚迪宋PLUS DM-i 这款宋PLUS旗舰版有送快充充电桩和慢充充电桩吗?,1、车后备箱有个1.6Kw左右的便携式随车充!另外送需要安装的只有3.3KW或者7KW慢充桩。快充桩太贵了送不起啊!2、只送慢充充电桩。3、110版本有送充电柱
比亚迪宋PLUS DM-i 行车的时候方向盘模式那里按出仪表屏的能量流,里面的发动机,电池,不显示流动呢?平板上的才能看,1、仪表也能看到。
比亚迪宋PLUS DM-i 你们的宋有多少去换了电池?,1、没有。2、老车友没怎么听到过,新车倒是有一俩月就要去换,传说很多有问题的电池返厂维修后当新的用。
比亚迪宋PLUS DM-i 车友们好,电池护板和挡泥板有必要装吗?,1、简直是太有必要了,特别是挡泥板,侧踏板,一次雨天土路就会让你知道不装不行啊。2、啥也没装没有必要,都是城市道路,老家也是水泥路。3、城市道路,不走坑洼路的话
比亚迪宋PLUS DM-i 各位大佬,换电池需要多少钱,1、听说2,3万。2、老哥知道了回我下,我也想知道。
比亚迪宋PLUS DM-i 宋plus嗯dm—i新车买回来电池充电有什么要求吗,看网上说前三次充电要让电池电量低于15%,1、没必要 怎么舒服怎么来 怎么方便怎么来。